春风染绿栖霞山麓的时节,我校来自12个国家的20名来华留学生手握文化寻访地图,踏着青石板叩响千年古镇的门环。
为促进我校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南京地域特色非遗项目的了解,丰富留学生们的文化生活,3月19日下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联合栖霞区文联、栖霞区外办,在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栖霞古镇-梧桐语协办下,共同组织“指尖千年栖韵寻遗”国际青年探访栖霞民艺馆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和非遗文化体验等方式,增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走进古镇牌坊,中外师生们踏上了一场探寻中华悠久历史与文化精髓的旅程,首站便是充满故事与传奇的栖霞古镇故事馆。在这里,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不仅深入了解了栖霞古镇丰富的历史背景、精妙的规划设计,还细细品味了古镇建筑的独特韵味与文化底蕴。每一砖一瓦背后承载的故事,都让国际学生们对中国古代智慧与勤劳人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随后,一行人移步至栖霞民艺馆,这里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民艺馆的工作人员热情引领师生们穿梭于各个展区之间,逐一介绍南京金箔、金陵折扇、南京绒花、南京剪纸、南京风筝等近20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手工艺作品,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芒,讲述着世代相传的手工艺之美。“原来每片金箔要历经三万次捶打!”坦桑尼亚姑娘艾丽佳在0.12微米薄的金箔前屏住呼吸。金箔的璀璨、绒花的柔美、剪纸的灵动、绢花的仿真,在青年学子的惊叹声中焕发新生。工作人员还引导同学们观摩了正在展出的栖霞区文联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异彩纷呈的作品,编织春日艺术画卷,绽放出新时代女性的智慧光芒。
尤为令人兴奋的是,为增加同学们的体验,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剪纸非遗传承人葛传民老师亲临现场,他手中的剪刀宛若游龙,红纸旋舞间跃出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样。葛老师不仅生动展示了传统技艺的精湛与魅力,还指导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剪纸技艺的神奇,亲手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温度。在不同语言的欢笑声中,余把剪刀裁开文化的边界,让剪纸这门“镂空的艺术”填满心灵相通的空间。
活动中,栖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政府办(外事办)、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共同为“非遗传承双创赋能——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来华留学生文创实践教育基地”揭牌。搭建该平台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开启一扇窗,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之中,通过实践学习,将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当世界青年的创意火花邂逅千年非遗,文化传承的故事正谱写出新的篇章。未来,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组织更多形式的非遗传承实践教育活动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大合影
活动现场
揭牌仪式
供稿:国际教育学院 图/王亚雯 文/杜巍、张彤彤 编辑/王亚雯 审核/ 张海宁、张莉